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革命诗人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首由中国诗人白莽翻译的《自由与爱情》诗,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写的.为了适应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白莽用中国古体五言诗的语句和明快节奏翻译表达.其实,裴多菲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是复杂的.那是1847年1月1日,他正好二十四岁.
这天,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间简朴的小屋内,裴多菲汇集自己写的几十首诗,准备交给出版商出版诗集,他在诗集扉页上写下这首《自由与爱情》时,内心百感交集.
在上一年的秋天,裴多菲认识了姑娘尤丽亚.他立即热烈地爱上了她.尤丽亚应允裴多菲的求婚,尤丽亚的庄园主父亲却极力反对这门亲事.他认为自己美丽的女儿不应该嫁给一个出生于平民家庭的流浪诗人.门不当户不对嘛!
裴多菲的更大苦恼,是他深切感受到在奥地利统治下匈牙利人民的痛苦.裴多菲在学校读书时,对拜伦、雪莱、海涅等人的诗歌极其喜欢,又爱上了匈牙利的戏剧.他曾经参加一个民间流浪剧团,扮个小角色,在舞台上演出.随着这个剧团,他有时步行,有时乘驿车,游历了半个匈牙利的土地.在小客栈和帐篷里,在多瑙河桥下,他体会到在奥地利皇室和匈牙利贵族双重压迫、剥削下,匈牙利的广大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他也学会了用民歌的通俗语言写诗.他逐渐明白,自己的笔应该抒写为争取自由而奋起反抗的精神.
我梦见流血的日子,
它将世界全部毁灭,
在旧世界的废墟上,
建设起崭新的世界.
……裴多菲走到窗口.窗外,布达佩斯这个古老都市横跨着多瑙河.当地贵族过着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贫民却用饥饿的目光,盼望有块黑面包.他心潮起伏,难以平静.
一个月后,裴多菲给他的朋友、匈牙利诗人阿兰尼写信,信中说:“一旦人民在诗歌领域中成为统治者,那就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成为统治者的日子已经不远,这就是本世纪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是每一个具有崇高心灵的人的目标.具备这样心灵的人决不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看几千人过着舒服的日子,作威作福.而千百万民众却在受苦受难.让人民上天堂,让贵族下地狱!”
裴多菲就这样写下了大量讴歌自由的诗篇,而且作为组织者之一领导了民众起义,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将匈牙利从奥地利皇室的魔爪中解放出来.
1848年3月15日清晨,在蒙蒙春雨中,上万名革命民众集合在布达佩斯的民族博物馆前,裴多菲当众朗诵两天前写的《民族之歌》: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现在动手,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还是做奴隶?
你们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在慷慨激昂的诗歌鼓舞下,人民大众涌向印刷厂,将《民族之歌》和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改革、反对封建统治的《十二条》文稿印刷出来,然后又冲向监狱,将被囚禁的政治犯谭名奇·米哈依解救出来.
布达佩斯的3月15日起义,鼓舞了匈牙利人民的革命热情.匈牙利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暴动,他们占领了欺压他们的贵族老爷的庄园,烧毁了地契,平分土地.到了这年秋天,匈牙利全境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人民大众在爱国将领的指挥下,拿起武器,参加争取匈牙利独立的战争.裴多菲告别妻子——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嫁给他的尤丽亚,参加了民族自卫军.在战斗间隙,他写了许多革命诗篇.
但是,奥地利皇帝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支持下,组织军队残酷镇压.沙俄政府派出十四万军队,带着五百多门大炮,其中有装备精良的哥萨克骑兵,也对匈牙利民族自卫军发动凶猛的进攻.
面对强大的敌军,匈牙利民族自卫军奋力拼杀,一场又一场的血战,仍无法取胜.沙俄军队的铁蹄践踏着匈牙利土地,许多爱国志士被残杀.
为了冲破沙俄军队的包围,匈牙利民族自卫军再次反击.当时任少校副官的裴多菲遵照规定,是应该留在后备部队中,但他仍赶往战斗前线.在这次激战的前夜,他给妻子尤丽亚写信,信中说:“战斗非常激烈,我准备为祖国牺牲!惟有这样才是我最光荣的前途……我的妻子啊,我们的孩子卓尔坦会走路了吗……要教他说话,逗他笑!”
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勇敢地出现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他身边的民族自卫军骑兵打退了沙俄军队的进攻,使他热血沸腾,却忽略了自己的安全.敌人已经发现独自站在一条小溪桥头的这个匈牙利人,便朝他开枪射击.裴多菲灵活地躲过枪弹,奔进玉米地.两名哥萨克骑兵策马冲了过来,第一个挥起军刀狠狠劈下,裴多菲一个闪身避开了.第二个哥萨克骑兵投出的长矛,却正刺入他的胸膛.爱国诗人裴多菲就这样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土地上.他只有二十六岁.
裴多菲的遗体与一千多名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而战死的民族自卫军战士一起,被安葬在一个大坟茔里.他所写的大量诗歌,不仅仅属于为匈牙利独立斗争的战士们,也广泛流传于那些被压迫、被侵略的弱小民族、国家中,鼓舞着他们奋起.
以上是字典网为您提供的小故事:革命诗人裴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