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不容挑衅。不过虽然君权独一,但若是做错了事情,臣子也可以进行规劝。想要留下一个好名声的皇帝,难免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想要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大臣们不同意,于是就纷纷上奏劝谏,宁死不屈。
有人就说了,这追封父亲为皇考,怎么说也是一件孝事儿啊。中国古代将孝看的那么重要,怎么还会遭到反对呢?主要是这事儿比较特别。
这位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咱们后来的嘉靖帝。追封皇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
封建皇位的传递,一直以来都是遵从父死子继的规矩。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朱厚熜不是明朝开国皇帝,那么为何他父亲不是皇帝呢?
朱厚熜的父亲是兴献王朱祐杬,朱厚熜的皇位是从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那儿继承来的。朱厚照就是正德帝,正德帝去世之后,因为没有留下儿子,朱厚熜被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扶立上位。
朱厚熜上位之后,想要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考。但是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武宗旧臣,却认为朱厚熜既然是继承正德帝的帝位,那么就应该认正德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
历史上如定陶恭王刘康和宋朝濮安懿王赵允让这种小宗入继大宗的先例,都是尊奉正统。所以朱厚熜想要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自然就受到了杨廷和等人的阻止。
你说皇帝认自己的父亲有什么问题,这怎么也算是家事吧!所谓皇家无小事,更何况朱厚熜认谁为自己宗法上的父亲,关系到的是太庙祭祀的问题。
对于朱厚熜自己而言,当然也不愿意抛去自己的生父生母,而另外认明孝宗为父亲。所以因为这个问题,从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继位开始,就形成了新帝与旧臣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
这场新旧势力的交锋,一直持续了三年半,以朱厚熜的胜利而告终。其生父兴献王追封为明睿宗,太庙祭祀列明武宗之上,王陵规模也升级成后来的明显陵。
为了让自己的生父成为皇帝,朱厚熜先是表示优待杨廷和,又赠给礼部尚书毛澄重金,希望他们能改变主意。
谁知道杨廷和等人却始终坚持,朱厚熜一怒之下,下令杖责反对大臣。以杨廷和为首,当时有100多位大臣受到杖责,其中还打死了16位。
而经过三年半的争斗,杨廷和始终宁死不屈,最终也落得个罢职回乡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嘉靖帝时期,内阁首辅更换频繁。在大礼议期间,就有不少的内阁大臣因此事遭贬,内阁洗牌。
嘉靖帝时期的内阁首辅张璁是如何上位的?正是因为他在大礼议期间支持嘉靖帝,成为新帝派大臣,与杨廷和等旧臣抗争,因此功而上位。
大礼议是明朝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不仅仅是嘉靖帝认不认爹的问题,更多的是以嘉靖帝为首的新势力与明武宗旧臣之间的一场争斗。
别看嘉靖帝当时年纪轻,却凭此成功执掌权利,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实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