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那年,她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她带大。她大学毕业后,母亲开始考虑“向前走”的问题,但来的人,她全不中意。
过六十的——是让我妈给人当免费陪床保姆吗?自己也有小孩的——何必要伺候完亲生的伺候后养的;收入不高,职业不稳定——还需要另外找反对理由吗?妈,咱们不是垃圾回收站。
这一次的男人,妈妈很满意,她却一见那桃花眼就烦。妈妈和新欢闹别扭,她跳出来:恋爱就是为了让男人疼的,必须分!
她很有信心地说:“我准备把妈妈接到北京来,给她报各种班,只有提升自己,才能得到最好的男人爱。”我啼笑皆非说:“鸡汤是给你们喝的,妈妈到了这个年纪,要吃清淡食物,虚不受补了。这话,她不会信了。”
中国的家庭结构,就像一个分子式模型,每个人都支撑着其他人,也被其他人支撑着;每个人都约束着其他人,也被其他人约束着。
当孩子们还小,父母们对他们的恋爱婚姻责无旁贷,各种耳提面命: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一定要门当户对呀……这些孩子们听烦的婆婆经,潜移默化久了,最终当孩子们成年后,也变成他们血液的一部分。他们也同样地要求父母希望父母:必须对婚姻忠贞,不管相不相爱;若要再婚,至少不能给我们添麻烦;你不懂得如何挑男人/女人,我来。
就像父母们会否定儿女们有感情要求性需求一样,儿女们也毫不犹豫否定掉父母。女儿爱上穷小子,可能因为他器大活好——但这话她永远不会对家长讲,他们会疯掉,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堕落了;反之,如果母亲以这样的理由爱上某人,对孩子只怕更加是晴天霹雳。双方都忘了:大家都是成年人。
前段时间我陪我妈看《空巢姥爷》:一个老先生爱上保姆,并为保姆女儿出钱出力的故事。看得我极反感,觉得这片子应该上法制节目。但电视剧到了尾声,我也气平下来:是的,儿女觉得父亲应该找一个贤惠、会照顾自己的大妈,但父亲是男人,男人就想找身材好、颜值正的,这有错吗?他毕竟还没老到彻底失去人的本质。
真爱难寻,而除了爱之外,有时候我们要的很切实际:相抱的身体、一张一起吃饭的嘴、听了我讲的烂笑话会笑的脸。你这么想,你爸你妈也这么想。他们不是圣人,会犯道德上的错;他们不够聪明,看到火坑会往里跳;他们会瞻前顾后、处处想求全却人人都伤害——是不是,就和你一样?
如果你不理解,也许只说明你高看了他们,或者,低看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