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的8个心理定律能帮你解除人际关系困扰,助你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归根结底,只有与人为善,社会才对你敞开大门。
首因效应
45秒产生第一印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杜撰了两段故事,描写了同一个人的生活片断。故事一把这个人写成一个热情、外向的人,故事二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内向的人。随后,他请两组参与者分别阅读这两个故事,并评价这个人的性格。结果参与者的评价截然不同。他从而提出了“首因效应”这一定律。
心理学研究发现,初次会面,45秒钟就能产生第一印象,主要包括容貌、衣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第一印象会在后续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首因效应”提示我们,初次见面应给人留下好印象。人们都愿意与衣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交往。注意言谈举止,最好能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有了良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诚信定律
不要轻易给承诺
秦末大将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很高,很多人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被汉高祖刘邦悬赏捉拿,他旧日的朋友不被重金所惑,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厄运。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容易让人反感,长此以往交不到朋友;一个企业没有信誉也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已经做出承诺,就要尽心尽力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不要应承。正如华盛顿所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一定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承诺。”
面子定律
凡事为人留情面
“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尤其好面子,做什么事都会考虑自己的面子。面子的本质是尊严,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就是受人尊重、得到认可的需求。谁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有尊严。
与人交往,即使你再优秀,也别忘了给他人留点尊严。给别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退路,在家庭关系中尤为重要。很多家庭的破裂都源于妻子在外人面前太不给丈夫留面子,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家庭不是一比高下的战场,而是举案齐眉、互相尊重的港湾。
赞美定律
学会夸人心更近
善赞美能博得人心。人人都渴望得到由衷的赞美,这会使人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近感,彼此的心理距离因赞美而缩短、靠近。
谎言定律
心怀善意给希望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了患肺炎的穷学生琼西的经历:她看着窗外的常春藤叶不断被风吹落,感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一个画家听说了琼西的事,在一个下着暴雨的夜里,画出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琼西看到历经暴雨仍未凋落的“叶子”,绽放出笑容,重燃对生命的希望。
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时或许就能这样改变他人生命的轨道。适当的时候,说一些这样的谎言,往往可以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和谐。比如,同事穿上刚买的新衣服兴冲冲地给你看的时候,可能你并不觉得物有所值,或有多好看,但几句善意的夸奖,却可能让对方拥有一天的好心情,朋友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互惠定律
帮人就是帮自己
西方有这样一个寓言:天神带一个垂死的人参观天堂和地狱。正值午餐时刻,地狱和天堂吃饭用的勺子都很长,地狱里的人无论如何都很难将食物吃进去,甚至撒到地上,天堂里的人互相喂给对面的人,吃得津津有味。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只在于是否互帮互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互相帮助、理解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定律。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伸脚去绊他们。人际交往就像一种回声,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就先如何去对待别人。”对于团队而言,真诚地帮助员工,员工才能竭诚尽心地帮助团队成长。对于个人而言,真诚地帮助别人,人际交往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异性效应
男女搭配效率高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心理学研究也证实,有男女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与者会更愉快,更有干劲,表现更出色,这就是“异性效应”。心理学家还发现,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即便条件再优越,自动化程度再高,员工都容易疲劳,并且工作效率不高。
“异性效应”还存在一个最低比例。研究发现,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比例不能少于20%,否则就会降低效率。另外,成员的年龄最好相差不大。利用“异性效应”,管理者可以合理搭配员工性别比例,既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又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忍让定律
宽容不当滥好人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忍让。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与我们相处的人,年龄有大有小,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为人处世的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总会存在分歧和矛盾。
遇事多忍让,做到明他人之长,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过,才能和睦相处。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不但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人把忍让看成“窝囊”。忍让并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提倡当“滥好人”,而是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以忍让为主,得饶人处且饶人,以宽广的心胸去面对别人,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