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来镇上检查工作,见到了焦美美,一下被焦美美的美貌所震惊,便托人再次给他介绍。不想焦美美却一口拒绝。焦美美拒绝王力文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托的人不是别个,正是刚提升为副区长的钱有富。
卖丸子的焦家
老焦叫焦国胜,专卖丸子汤,从他爷爷那一辈开始,已卖三代了。
焦家炸出的丸子有两种,一种是牛肉丸子,一种是绿豆面丸子,也叫素丸子。牛肉丸子的主料是牛肉和淀粉,配香葱、生姜、大茴等料;绿豆面丸子除去香葱什么的之外,主要配的白萝卜或红萝卜、粉条儿,用的油是棉油掺芝麻油。芝麻油发香,棉油上色,炸出的丸子呈淡枣红色,看上去诱人。热丸子出锅就焦酥,香味儿纯正,放i天不发馊。下汤后,焦劲儿不减、内里变软。汤是清汤,加葱花、芫荽,稍淡,吃个丸子喝口汤,咸淡相宜,让人难忘。
据传焦家丸子汤是焦国胜的爷爷在豫北长垣学来的,长垣出厨师,县城西关有一家姓胡的人家,上辈做过御厨,在宫中专做各种丸子,什么四喜丸子、牛肉丸子、虾米丸子、全是丸子,被人送号“胡丸子”。后来因与一宫女私通被斩首,其后人因此再没人进宫当御厨,只做丸子汤名扬乡里。有一年焦国胜的爷爷去豫北贩山药,原打算从开封渡黄河,不想路过长垣时遭了连阴雨,住店正好在胡家丸子汤店对面,天天喝丸子汤。那雨下了半个月,所贩山药霉烂赔了个光,无奈便给胡家打杂工挣路费,干了一个月后,就学会了炸丸子。
长垣胡家的丸子汤是用山药与牛肉当主料,而我们豫东产红芋,焦家就改用红芋淀料代替山药,不但降低了成本,炸出的丸子上色快且发亮。焦国胜的爷爷在长垣不但学会了手艺,也学会了人家的卫生。因为胡家上辈是御医,对卫生极“讲究”。所谓“讲究”,就是店面要讲究,用具要讲究,用料要讲究,一句话,以干净为准则。他们下丸子不用手抓,而是用一根鸡蛋粗细的青竹,削去小半片,只留能滚下乒乓球大小的空隙,一尺来长,后面留把儿,用它铲掺好的面糊糊,再用一竹片朝油锅里下丸子,一竹筒可下十个,干净又省力,冬天义省得冻手,让人看着舒心吃着放心。就凭这些讲究,焦家的生意一直很红火。
除此之外,焦国胜与卖羊肉汤的马老四一样,也有一副好嗓门儿,一声:“丸子汤滚着哩!”能听几道街。焦氏丸子汤馆在十字街南一箭地,两间门面房,铺达子门,面东,门前搭敞棚,汤锅安在敞棚里,炸丸子也在敞棚下,喝汤的顾客在里边。里边是矮方桌,小竹椅。桌上有香醋、辣椒面、胡椒面。除去卖汤,也配饼。饼为地锅蒸的“老鳖靠河坡”。上窄下宽,酵子面,一面焦黄,一面暄腾。因是贴在广锅边沿处蒸熟的,样子又像老蹩,所以众人便给它命名为“老鳖靠河坡”。我从小也爱吃这种馍馍,只是那年月白面金贵,农家不常做,多是在麦后贴几锅。焦家的这种馍是杠子面,吃起来更筋道。
因为做的是油生意,焦家人平常多系蓝布围裙,冬夏都高绾衣袖,焦师傅夫妇更讲究,焦师傅冬夏光头,他的婆娘是窝发,一头头发全揽在脑后,用一个丝网网成蚌壳状,然后用银簪在中间一别,就别出了美感。老焦的婆娘很漂亮,皮肤白净,一说三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不算,面颊上还旋出两个酒窝儿。焦国胜与马老四一样,也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同的是,马家的女儿马纳常在店里帮父做生意,而老焦的女儿焦美美很少进店,因为她在西街小学里当音乐教师。
焦国胜的婆娘姓于,叫于柴妮。这于柴妮是个要强的人。她每天打扮大多是为着钱二嫂。因为老焦家的丸子汤锅正与钱氏饺子铺对着,饺子铺老板钱有贵的老婆钱二嫂也是个干净人,长得苗条细腰,皮肤白白嫩嫩,穿着极讲究。无形中,于柴妮就与她有某种暗叫劲的想法:你干净我比你还干净,你爱打扮我比你更爱打扮。尽管如此,她心理仍不平衡,因为有一条她比不过钱家。原因是钱有贵的哥哥钱有富在区政府当秘书,每逢区里来了客人,钱有富都是往饺子铺领,从未让客人来喝过焦家丸子汤。为此,于柴妮就十分嫉妒钱二嫂,常在背后说她的坏话,老焦是个实在人,批评她不该如此。乡里乡亲的,背后说人不好。于柴妮不服气,说:“咋着?你心疼了不是?我说的全是实话,你别看她出来怪干净,家里却像猪窝一样!”焦师傅说:“她在家脏只脏她一人,只要她出来干净,就是干净了大伙!再说,你又没去过她家,你咋知道?不是硬编排人吗?”于柴妮瞪了焦师傅一眼,说:“我为啥编排她?我是看不惯她!不信你看,每逢她婆哥领上头的人到她家馆子里吃饺子,她总是要朝咱铺子里了几眼!什么意思?她不是在得意咱朝中无人吗?等咱女儿谈对象,一定要找个当官的,非压她一头不可!”
不料事情有了巧合,因为恰在这时候,有人给焦美美介绍了个对象,男方姓王,叫王力文,在县政府给县长当秘书。只是让于柴妮想不到的是介绍人不是别个,正是钱有贵的哥哥钱有富。更让于柴妮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切全是钱二嫂的主意。
这一下,于柴妮就觉得很内疚,虽然没和钱二嫂当面拌过嘴吵过架,但平时说人家那么多坏话总是欠了人家什么。老焦又借机开导她说:“这下明白了吧?人家是好人,平常朝这方嘹几眼不是显摆,是欣赏你好看哩!”于柴妮一想也是,自己给人家较劲儿,其中不也有欣赏人家的意思吗?想到此,就觉得应该当面感谢感谢钱二嫂,多带些礼物,也算负荆请罪,就算钱二嫂不知道,上神也会饶恕我!她把想法向丈夫一说,焦师傅自然赞成。当天下午打烊后,夫妻二人就买几斤汪家果子去了钱家。
不想夫妻俩一进钱家,钱家小院里的卫生好得让他们瞠目结舌,尤其是于柴妮,立刻就想到说过人家家如猪窝的坏话,禁不住面红耳赤,面对迎出来的钱二嫂,怔然如痴,傻了一般。钱二嫂见她发怔,上前擂了她一拳,笑道:“咋着了?看见我也不说话?”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于柴妮此时已像着了魔,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吓得钱家人惊慌失措,要老焦快去请神婆,说于柴妮一定是撞了鬼了!但老焦心中明白,这一切全是老婆太愧疚所致,就对钱二嫂和钱有贵说:“不碍事,不碍事!她有点儿神经病根,一高兴就犯,可能是见到你们太高兴了!一会儿就好了!”说着,放下礼物,背着于柴妮就急冲冲朝自家走去。
走到半路,于柴妮醒了过来,向老焦说刚才是咋回事儿?老焦照实说了,于柴妮说:“你看这弄的,原想感谢人家,却不想让人家也跟着受惊!你咋解释的?”老焦又如实说了。于柴妮一听老焦说她有神经病根,一下就从老焦背上跳下来,怒冲冲地说:“你咋能这样说?你说我有神经病根儿,他们就会怀疑这病会遗传,若让男方知道,怕人家更起疑心哩!你快回去给钱二嫂解释,就说我没有神经病根儿!我刚才是因为……你就说我撞见鬼了!”老焦也怕因此影响了女儿的婚姻大事,忙回到钱有贵家解释了一番。由于他人老实,编谎话的水平较低,不但效果不佳,反倒更让人起疑了。
钱有贵夫妇就把这种担心告知了哥哥钱有富。
钱有富一听说焦美美的娘有神经病根儿,心中也犯了嘀咕。因为他把焦美美介绍给县长秘书是有私心的。他觉得王力文前途无量,就想用焦美美提前拉上关系,现在一听说于柴妮有神经病根儿,若遗传给了焦美美,怕是会弄巧成拙,最后彻底得罪了王秘书。怎么办?只好就此打住,寻到合适人选再做努力吧!
于是,焦美美与王力文的对象问题就此搁浅了。
于柴妮得知消息后,先与老焦大闹了一场,接着又开始怀恨钱二嫂。她说,老焦已专程向你们作了解释,为什么还怀三疑四?什么是她钱二嫂牵的线,肯定是钱有富当初说媒时她就反对,只是没有理由,现在可好,正好让她借了这个理由,一句话就搅黄了!老焦也为此很生气,但他信命,对于柴妮说:“姻缘不能错配了,很可能是咱女儿与那王秘书不该是一家人!”
事情本该过去,不想到了第二年年底,上头先来了大鸣大放,接着就开始反右斗争。那时候王力文已提升为县委副书记,主抓文教,当然也抓反右斗争。有一天他来镇上检查工作,见到了焦美美,一下被焦美美的美貌所震惊,便托人再次给他介绍。不想焦美美却一口拒绝。焦美美拒绝王力文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托的人不是别个,正是刚提升为副区长的钱有富。钱有富向焦美美旧媒重提时,被焦美美一口回绝,并对钱有富说:“当初是他回绝了我,这回正好捞了回来!”钱有富一听这话,懊悔不迭,因为当时回绝焦美美,王力文压根就不知,是他一手编造的。现在可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奈,他只好如实向王副书记汇报。王力文听后没吭声,并说婚姻自由嘛,她不同意就算了!
大概就是那年的腊月二十,焦美美被划为右派分子!
焦美美气不过,祭灶那天,悬梁自尽!
那一年,她年方二十三岁。
焦美美死后,于柴妮就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儿,伤心之极,也投河自尽了。几天内失去两个亲人,焦国胜招架不住,神经了。
从此,小镇上就没了焦家丸子汤。
田裁缝
田裁缝是镇西田埠口人,真名叫田运启。他十三岁那年在周口一家成衣店当学徒,三年期满,手艺学成,回到镇上开了个裁缝铺。
田裁缝是镇里第一个用缝纫机做衣服的裁缝。
旧世道穷富比较分明,镇上的几个大户人家打发闺女出嫁,多请田裁缝到府上,连裁带做要忙一个月左右。他尤其擅长做新娘的嫁衣。乡间的嫁衣像戏服,绫缎腰裙,披肩流苏,不但需要洋机子缝制,也需要精巧的手工。小时候曾见过从地主家抄出的新娘嫁衣,腰裙褶皱很多,腰间还有彩绣的板带,披肩全是刺绣,周围流苏五彩齐全,很是好看。
我上小学的时候,田氏裁缝铺在西街口处,很大的一间门面房,靠山墙是一个条案,四尺见宽,八尺见长,上面还垫了毛毡。案子一头有个格子柜,格子里全是顾客送的布料。与条案相对处,停放着两台缝纫机。那时候老田的大女儿十七、八岁,已经能在铺子里蹬机子了。田裁缝的女儿叫花儿。镇里人都喊她田花儿。其实她叫田玉花,可能是因为她还年轻,众人喊她田花儿是爱称。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漂亮,只知道田花儿很好看。尤其是爱穿鲜艳的衣服,样式新颖又耐瞧。每当花儿穿上一件新颖的款式,马上就会在小镇上流行。现在想来,很可能是田师傅有意让女儿引领小镇上的服装潮流,让其当了活广告。
田师傅个子较高,由于在室内工作,皮肤白皙。可能是常年伏案裁衣蹬缝纫机之故,他有些驮背。可能当裁缝多与女人打交道,田师傅说话也有些细声慢语。给顾客量尺寸时,总是一下量完,然后将皮尺朝脖子里一搭,再在小本上记录。记好了,一式两份,给顾客一份,留下一份夹在布料里,叠规整,再在布料的一面用粉饼做了记号,放进格子柜里。每年一进腊月,活计格外多。一般这时候,做衣服的多是想赶过年穿,田师傅就赶不过来。所以那时候他接活很谨慎,谁来送布料,他总是抱歉地对你说年前不行了,已排到三十晚上了!当然,有姑娘家出嫁急需用,他也能高抬贵手,先叹一声,然后说:“那只好加夜班了!”
其时,平常活儿多的时候,田师傅也加夜班。不知他何时从何处弄了一盏汽灯,据说还是日本货,每到天黑,他就将汽灯烧亮,父女俩一人一台机子,一直忙到夜深人静。
那时候,田师傅在镇西街租了两间房。房主姓方,叫方殿品,死了,撇下妻子和一个女儿。方殿品的女人姓蔡,叫蔡芹。她的女儿叫方阿珠,也是十七、八岁。方阿珠家是个方院,三间正室,两间厢房。田师傅租的是西厢房。他当初能看中蔡家的房子,就是想让女儿和阿珠做伴。那时候方殿品还活着,不想两年后蔡芹竟成了寡妇。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田师傅就想退房另选别处。不想女儿不同意,说自己与阿珠妹妹对缘,不想走。再说,方叔叔刚刚去世,她们母女生活困难,房租算是她们的一项收入。咱突然就这么走了,对不住蔡婶儿和阿珠妹妹,也对不住死去的方叔叔呀!听女儿如此一说,田师傅就显得进退两难。为避嫌,他决定先让妻子从田埠口搬来住一段时间。
不想他回家与老婆一说,花儿她妈却满口拒绝。田花儿她妈姓于,叫于桂芬。于桂芬拒绝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条,一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养着猪养着羊养着鸡和鸭。除此之外,还有几亩薄地需要打理。如果自己搬去镇里,家里怎么办?总不能拖家带口都去吧?田师傅一想也是,说那可没办法了!于桂芬见丈夫犯愁的样子,就问什么事难住了你?田师傅想想,觉得说说也无妨,便如实说了自己的顾虑。于桂芬一听笑了,说:“就为这事呀!心里没羞事,不怕鬼敲门!你只要走得正站得正,就不会落什么闲话!”
田师傅听老婆如此一说,觉得有道理。第二天回到镇上,再不提换房的事。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这田师傅是一个十分谨小慎微之人,自从回到镇上之后,心中老惦记着“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事,深怕别人怀疑自己。每见到蔡芹,目光总是躲躲闪闪,说话唯唯诺诺,作贼似的。一开始,蔡芹没在意,时间长了,她突然悟出是田师傅对自己有非分之想了。人这玩艺儿,尤其是男女之间,没什么想法的时候一切都正常,可一旦有了杂念问题就来了。蔡芹见到田师傅也开始羞羞涩涩了。这样一来,田师傅就更加不自然,见了蔡芹更紧张,有时候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了。二人的表现如此明显,首先引起了花儿的怀疑。花儿就觉得父亲与蔡芹有了什么事情。但自己是女儿家,这种事儿又不便出口与别人说。花儿很后悔当初没听爹的话另租他房,现在可好,终于发生了事情!怎么办?如果此时自己提出换地方住,怕是父亲不同意了!若不换房,让他们两个如此下去早晚会出大事。因为方殿品兄弟好几个,若一旦出事父亲怕是命都难保!花儿为此极为犯愁,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每到晚上翻来覆去老想这件事的严重性,有时还做恶梦。梦见方阿珠的几个叔伯手拿宰牛刀追杀父亲……惊醒之后一身冷汗。这种反常被方阿珠发现,问花儿说:“花姐,你有什么心事吧?”花儿支吾半天说没什么心事,只是累的了。人家一累挨床就睡,我一累反而睡不着,一睡着就做梦。方阿珠想了想觉得没道理,便提醒花儿去医院找大夫瞧一瞧。花儿苦苦笑了一下说:“我可没那么金贵!”
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月,花儿明显瘦了,有一天就病倒了。
花儿一病,田师傅又忙铺子又要照看女儿,忙得焦头烂额。蔡芹看在眼里,心里就为田师傅着急,最后鼓起勇气对田师傅说:“田大哥,由我来照顾花儿吧!”花儿一听蔡芹来照顾她,急忙婉言谢绝,并说:“婶婶,你忙,我妈马上就来了!”花儿谢绝蔡芹的目的是怕父亲与蔡芹借她生病更亲近,所以就用母亲要来搪塞蔡芹。蔡芹一听花儿娘要来,信以为真。田师傅却不知花儿为什么说出这等谎话,等蔡芹走后,忙问花儿:“我怎么不知道你妈要来?她可是走不开呀!”花儿望了田师傅一眼,没好气地说:“我就是不想让她来侍候我!”田师傅一听这话,更为奇怪,不解地问:“你不是很喜欢你蔡婶儿吗?为何不让她帮帮我?你知道,铺子里这阵子忙得很哩!”花儿此时更加怀疑父亲另有所图,很是生气,说:“为何不让她帮你自己知道!”说完了,还十分不满地望了一眼父亲。这一下,田师傅更加奇怪,怔怔地望着女儿,好一会才说:“我……我怎么知道?”花儿此时已闭了双目,胸脯一起一伏,再不理父亲。
田师傅自然是个有心的人,他回到铺子里将花儿的话一想,一下吓出了一身冷汗。为了消除女儿的疑惑,他急忙关了铺门,骑自行车将于桂芬叫了来。当时正赶给玉米追肥,天又热,于桂芬本来走不开,但一听说女儿病了,就丢下大田的活计随丈夫来到镇里。花儿本来是用娘来搪塞蔡芹的,现在一见父亲真的把娘叫来了,很感突然,问:“娘,你咋来了?”于桂芬一听这话,很奇怪地问:“咦,不是说你让我来的吗?”花儿怔了一下,支吾说:“我……我……我那只是推辞话!”于桂芬一听更奇怪,追问道:“推辞话?跟谁推辞?”花儿望了田师傅一眼,没吭声。田师傅怕妻子也产生疑心,忙解释说:“是这样,她蔡芹婶儿要来侍候她,花怕人家忙,就借说你要来推辞了!”可尽管田师傅如此解释了,但于桂芬已从花儿刚才望父亲的那一眼中看出了其中的微妙。她回望了丈夫一眼,笑了笑,用很大度的口气说:“你这闺女也是,你爹让你蔡婶儿来侍候你,你推说我要来干个啥?”田师傅一昕妻子话里有话,忙说:“哎,哎,可不是我让她蔡婶儿来的,是她蔡婶儿自己要来的!”于桂芬见丈夫解释得急,更加怀疑,说:“是她要来还是你叫她来不都是为花儿好吗?我又没说别的,你紧张个啥?”
田师傅看了看于桂芬,又看了看花儿,觉得这等事儿不能再解释,会越描越黑,最后对妻子说:“好吧,你既然来了,就照看花儿几天,铺子里忙,我去开门接客!”
田师傅走后,于桂芬边为花儿煎药边东拐西磨地询问花儿,主题自然是田师傅与蔡芹的事儿。花儿一开始躲躲闪闪不愿说,后来终于把不住,就开始漏七不漏八地说开了。虽然她也只是怀疑,但说起来具体细节却绘声绘色,包括父亲与蔡芹的每一个眼神,说话的表情以及她自己。的主观判断,使田师傅与蔡芹在她的虚幻中像真的有了暖昧关系一样。于桂芬很快在女儿的描绘与猜测中被迷惑,因为这些话出自自己女儿之口,肯定不会有假!于桂芬是个直脾气,在大田里干活像个男人一样,办什么事儿都雷厉风行。她听完女儿的描述,脸色越发难看,最后一拍大腿,就直奔街上的裁缝铺而去。
那时候田师傅正给两个女顾客量身腰,见于桂花怒气冲冲地来了,怔了。于桂芬直盯着丈夫,劈头就问:“花儿说的可都是真的?”田师傅一听这话,更怔了!但他毕竟是聪明人,怔了片刻很快就明白了老婆问的是什么,只是这会儿有外人,深怕以讹传讹影响自己和蔡芹的声誉,忙说:“你别听她瞎说!小孩子家,懂个啥?”于桂芬一听丈夫首先否定了女儿,更加信以为真,一拍布案,怒发冲冠地骂道:“你混蛋!我在家里忙得顾头不顾腚,你却在这里胡乱搞!这生意不干了,马上关门!我和花儿都丢不起这个人!”说着,就动手要掀布案子。来做衣服的两个女人都是西街人,见花儿她娘来势汹汹,忙拉住她劝道:“大嫂,有话好好说,别动怒!”于桂芬正在气头上,哪里肯听劝,怒斥田师傅说:“你关不关?快说!”
田师傅深怕事情再闹大,忙说:“好,关,关!这就关!”说完,非常歉意地让走了两个女顾客,接着就关了铺门。
不知田师傅用了什么办法,铺门关上不多会儿,花儿她娘就不闹了。可是,令他想不到的是,那两个西街的女顾客很快就将田师傅夫妇闹气的消息传了出去。她们从于桂芬的话语里和田师傅那理屈词穷的表现中推测、想象,然后很谨慎地传播,几传几不传,田师傅与蔡芹就在一片谎言中变成了一对勾搭成奸的狗男女。
几天以后的一天夜里,田师傅加班回住处路过一条胡同时,突然从暗处窜出几条黑影,先用麻袋将其头罩住,然后毒打了一顿,最后又拧断了他的一条腿
田师傅遭打的消息又很快传遍了小镇,可很少有人同情他,更多的人说他罪有应得。当然,众人都能猜测出是谁打的,却没一个人去揭发报案。田师傅也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咽下痛苦,关了铺门,退了租房,拄着拐杖,灰溜溜地离开了小镇……
到家后,花儿很自豪地对娘说:“亏我发现得早,要不,怕是连命也保不住哩!”
唐聋子
唐聋子原籍湖北,不知何时迁到镇上。据说他的上辈是生意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镇上有好几户都是从湖北来的生意人,如汪家、刘家。唐家距汪家不远,都在镇北街住。原来的时候,汪家不敌唐家,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唐家就败落了,汪家成了镇上的富户。土改时,汪家就划成了地主兼资本家。唐聋子那时候还不聋,正给别家当店员。工商联营时,进了供销合作社当职工。
我至今记不清唐聋子的真名,大概叫唐什么江。因当时我父亲也在供销社工作,论辈份,我就喊唐聋子为大伯。我记得他个儿不是太高,四十岁时,已有了老头相,胡子发黄,面色淡白,看人老是用“死眼”盯着你的嘴巴。三年困难时期,物资供应极紧张,煤油、火柴、香烟、白糖什么的多是凭票供应,而唐聋子当时正在日常生活用品部当小头儿,所以我常去找他开后门买日用品。他耳朵聋,要什么全靠比划。有一次我去买碱面儿,再想不出如何比划才让他明白。因是走后门,不敢大声喊,想用手指,柜台上又没放碱,急了我一头汗。后来还是新来的营业员小李来换他吃饭,才算解决问题。
小李叫李什么,我已记不清,只知道他是县城里来的小市民,初中毕业后安排到这里当临时工,算是唐聋子的徒弟。别看唐聋子耳聋,供销社举行的包包儿比赛他回回第一,称盐称糖一秤准。据说耳朵好使的时候,能双手打算盘,同时听两个人报账,一口气打下来毫无差错。那时候讲业务水平,小李一心想转正,就很想学习老唐的这几招儿,所以处处讨好老唐。老唐也喜欢小李脑子活,有眼力,从不保守,有空就手把手教他,让他用秤一秤一秤地称盐称糖找感觉,直练得手指头肿了消,消了肿,最后成了茧子。
这在当时可是极其严重的大案件,公安局立即就逮捕了老唐,将他关进了监牢。好在小李命大,没死,只是额头上落了块疤。四清工作队去老唐家翻箱捣柜地搜查了半天也没找到大捆钞票,相反老唐家由于孩子多还略显贫困,最后只判了他三年徒刑。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三年刑满后竞还让他留在供销社工作。小李更是因祸得福,第二年就转成了正式工。文化大革命时,他又积极造反,还入了党,当上了供销社的副主任。
老唐至今还健在,已年过八旬,耳朵更聋了。
令人不解的是,当年的小李每年都来看他。有人说,当初老唐压根儿就没砸小李,是小李自己用磅砣砸自己,老唐被关押的地方儿怎么会有磅砣呢?当时就他们两个人,小李昏在地上,老唐有理也说不清。
可老唐至今不提这码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