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除了睡觉,背上时常背着一个竹篓,而且要比别人家的大一号。
母亲去世早,老实巴交又木讷的父亲与春伢子相依为命。他们家很穷,除了三间破草房和几件不像样的家具,就是这只大背篓了。
这只大背篓可是父亲的宝贝。父亲去农田干活背着它,上山背着它,甚至进城也背着它。春伢子知道父亲的背篓是个宝,那里面总会装一些他喜欢的东西或食物,父亲每次一回家,春伢子首先去扒看那只大背篓,看看父亲给他带来什么好吃的。父亲有时会给他带来一些山货野味,有时会给他换来几根棒棒糖,不管什么,总能给他带来一些惊喜和期待。不过,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坐在这只大背篓中,在父亲的背上一摇一晃,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那是春伢子最惬意和最美的时刻。
父亲经常坐在院子里修背篓,春伢子对这一幕印象非常深刻。
春伢子知道,父亲是个修竹篓的行家。父亲先是把挂断的竹条抽出来,再拿来新竹条,往自己的大腿上一放,根据宽窄粗细,用刀飞快地削剐,然后把削好的竹条又按原样编进破损的位置,坚挺倔强的竹条在父亲粗糙的手里变得异常温顺,经过几次龙飞凤舞,背篓就被修好了。春伢子还特别爱看父亲削竹条时的情景,那从刀口下飞出的碎屑很好看,像天空飞舞的雪花,春伢子这时就会蹲下去,用两只小手飞快地往自己的跟前搂碎屑。每当这时,不善言辞的父亲总会嘿嘿一笑,说,当心刀,别碰着了。
后来,春伢子上学了,父亲的背篓更是离不了了。春伢子知道,那背篓里不仅有自己的学费,更有父亲的汗水、艰辛和对自己的爱。父亲的背有点驼了,那只大背篓也有点不堪重负了。已经懂事的春伢子劝父亲放下背上的那只大背篓,父亲总是不肯,说还要供他上学,修房盖屋,给他成家立业。在以后的几年里,父亲用这只背篓给他背来了学费,背来了三间大瓦房,还背来了一个崭新的家。
父亲的那只大背篓还是修了坏,坏了修,跟儿时没啥两样,唯独不一样的是,父亲削竹条的时候,春伢子不再去跟前了,而是在新房里围着自己的媳妇转。
不知从啥时起,春伢子和媳妇老是拌嘴、吵架,父亲拙嘴笨舌,说不出什么劝解的话,只有唉声叹气。
时间长了,父亲就觉得儿子的婚姻是个破背篓,得找人来修一修了。
父亲找来寨子里能说会道的七阿婆,让她来劝解劝解,结果没用。
此后,小两口是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吵,父亲在院子里沉着个脸,一言不发,有时急了,他就把手中的砍刀猛然朝正在修复的大背篓上奋力一砍,起身出门。见父亲生了气,小两口便偃旗息鼓,你看我,我看你,最后两人一起再去把背篓上的砍刀拔下来,替父亲把洞修好。
俗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和。春伢子小两口还真应了这句话,头天还剑拔弩张,第二天又说说笑笑,好得跟一个人一样。苦的是他们的老父亲。他没啥文化,嘴又笨,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只有生闷气的份。每当他们小两口吵架拌嘴,父亲就会把手中的刀往背篓上一砍,出门散心,小两口随后再把背篓修好。
这几乎成了惯例。
次数多了,春伢子就觉得父亲赌气的方式不太好。您生气了,骂我们一顿,打也行,可每次你都是朝背篓砍上一刀,害得我们再去修背篓。有一次,当父亲又把刀砍向背篓时,春伢子对父亲不满地说:爹,您老是这样砍,这背篓真的就修不成了!
没想到父亲这时对他说:你明白啦?吵架拌嘴也一样,一回两回行,吵得多了,日子就真的过不下去了!
春伢子和媳妇一下脸红了,他们此时才真正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望着年迈的父亲,他们羞愧得无地自容,连连向父亲赔不是。
自此,春伢子小两口再没红过脸,他们恩恩爱爱,直到晚年。而父亲的那只大背篓一直保留在他们家,几乎成了“镇家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