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屈大均的父亲早些年入赘到南海县的西场,所以崇祯三年他出生之后,随邵姓,取名邵龙、邵隆。大概在崇祯十三年,也就是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返回原籍广东番禹,此后才恢复屈姓,改名屈大均。
屈大均早年跟随岭南著名儒士陈邦彦读书,因此本人思想受陈邦彦影响深重。陈邦彦是岭南有名的抗清义士,为岭南三忠之一,曾多次组织忠义之士,进行抗击清朝的斗争,忠君爱国思想不灭。
清顺治三年,屈大均补南海县生员。也是在这一年,广州在清军的攻击下陷落。陈邦彦等人开始组织抗清活动。
清顺治五年,屈大均也加入到老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人组织的抗清斗争中,积极组织抗清活动。不过到底民间力量弱小,这次抗清活动不久就失败了。陈邦彦等人被清廷俘虏,不久之后被处死,家族也被株连。
屈大均侥幸逃过一劫,并且在陈邦彦等人遇险之后,冒着暴露的生命危险,前往收敛这些义士的遗骸。他曾经去过肇庆,在那儿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后因父亲去世,再次返回广州。
清顺治七年,清兵再次包围广州,大肆搜捕反清 义士。屈大均为自保避祸,来到番禹县雷锋海云寺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他给自己的居所,取名死庵,意为宁死不为清廷所用。
清顺治十三年,屈大均开始云游四海,入会稽至南京谒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这期间与明朝遗臣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虽然打的是化缘的名号,但实际上屈大均仍然没有忘记反清。云游四海,实际上是对各地山川险阻的考察,暗中图谋光复大业。
他在会稽与魏阱、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率军沿江而上,克芜湖,取徽、宁,下州县三十余。他多次向郑成功等人递交情报,希望能引导郑成功一路攻克南京。
清顺治十三年,屈大均来到南京,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两年后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义士被杀,屈大均避祸桐庐。
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举起反清大旗。屈大均听闻之后,当即前往云南参加反清大事,被吴三桂任命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吴三桂打着反清的旗号,实际上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行争霸割据之实。这个事实于屈大均反清复明,光复大业相背离,在察觉到事实的真相后,屈大均 便称病辞职,再次返回广州。
等到康熙十三年,台湾被清廷攻下之后,屈大均停止反清活动,开始将自己的心思专注于著述之中。他的《广东新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书,记载了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
康熙三十五年去世,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认为有反清情绪,在雍乾隆焚毁。
屈大均除了是著名学者之外,还是著名诗人,被称为岭南诗界的三大家。
《雨过三峡桥上作》
二十四潭争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
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潮。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