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惠民去采风,下午,我们参观完武定府署衙后,一块来到了汉王府。
汉王府门前立着两盏一米多高的玻璃灯笼,装饰华丽的门楼高高耸起,七色的花纹显得高贵气派,门上方挂着“汉王府邸”的牌匾,朱红色的大门,显的格外庄严,使人们会联想到“朱门酒肉成,路有冻死骨”著名诗句。
走进王府,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里面有知行轩、昌华堂等仿古建筑,富丽堂皇,大有皇家气派。院子里青松翠竹,错落有致,显得清幽典雅。
我们走进知性轩,里面的陈设布置都是仿古型的,虽然简单,却高贵朴实,最引人瞩目的是宣德皇帝的那道圣旨。大家围过去,仔细地看着,有人还轻声的朗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祖宗开创洪业,封建亲藩,所以巩固国家,永安宗社,朕以天叙,嗣成大统,惇厚亲亲。至于汉王高煦,事以叔父,未尝违理,天地神明所供临绩。鉴而彼包藏祸心,绩有年岁昔我……”
然后历数汉王罪行“忘背大恩,以德为怨。”“招聚无赖,授以兵器,驱掠良民,垛克军事。抢夺官民马匹,擅放有司监系,强盗纵其为恶,给予赏赐……”
密谋造反,鬻爵卖官,和强盗为伍,这一条条罪行,言之凿凿,都是灭九族的重罪,这汉王哪里还有活命的道理。
通过这道圣旨和导游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汉王朱高煦生活的那段历史。
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朱棣于万劫之中,功名卓著。明成祖封他为汉王,封地在原名为乐安州的惠民。但之后“高煦亦以此自负,持功骄恣,多不法”。
1426年,朱高煦的侄子宣宗朱瞻基即位,朱高煦不满,便在乐安州纠集七个王子,造兵买马,密谋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当时,在朝做官的乐安州人李浚正居家探父病,知情后,秘回北京告于朝廷。宣宗闻报,勃然大怒,立即亲率10万大兵,“圣驾亲平之”。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投降,被宣宗生擒,解往北京,囚禁于逍遥宫。
一天,宣宗视察。朱高煦出其不意伸脚绊倒宣宗。宣宗於是大怒,命大力士构铜缸覆盖他。铜缸重有三百斤,朱高煦仍然有力顶起,於是宣宗命积炭缸上如山,然后燃起炭火,瞬间火烧铜融,朱高煦遂死。
在室内的陈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把只有在古装戏里面我们才看到的金龙椅,整个龙椅金黄色,闪着光泽,有一米多高,两米多长,后背呈阶梯形,分成五段,中间一段最高,两边的最低,各段上面都有一条金色的龙,站在后背上面,活灵活现。后背雕刻着云纹,几条龙在云层中吞云吐雾,盘旋飞腾。龙椅上处处都是龙的造型,形状各不相同。龙的造型,是封建王朝皇帝的专利,但凭这把龙椅,汉王的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有的人还在上面坐一坐,过了一把皇帝瘾。
在汉王府里,有两个场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第一个场景是“汉王世子拭剑”,汉王子双手捧着宝剑,目光呆痴,满脸的惊恐,从他的表情中,我们会猜想到他的命运。汉王朱高煦被炙杀后,由于他的儿子参与了谋反,也一个个被诛杀。这个场景,再现了当年众王子被诛杀的情形。
第二个场景是“郡主焚香弹琴”。几案上放着琴,一边放着香炉,里面插着熏香,青烟袅袅,君主坐在那里,面目凝重,手扶琴弦,在一边站着一位丫鬟,手拿纸扇,两眼注视着郡主。焚香弹琴是文人雅士,相聚在一块,以琴会友,或者是那些大家闺秀,以图精神集中,净化心灵,以求达到最高境界。雍正皇帝为此还赋诗一首:“琴能静念少纷纭,更有仙声娱听闻。盥手焚香弹夜月,桐香兰味两氤氲。”
场景中的君主,是汉王朱高煦的女儿清河郡主,名叫朱瞻埙,韦妃所生,才貌双全,文武具精,知书达理。汉王谋反,她曾经多次劝告,但是汉王朱高煦一意孤行,宣德元年八月二十日父王出降前夜,她焚香弹琴后,和母妃韦氏投后花园井自尽。
听了清河郡主的故事,我们仿佛听到了她如泣如诉的琴声,这琴声有悲伤,有哀怨,也有无奈。她怨恨她的父亲,不听劝告,做出这僭越之事,到头来皇帝没做成,反倒落了个身败名裂,殃及家人的下场;她恨自己出生在这帝王之家,身不由己;她也为这叔侄之间大开杀戮而悲伤……焚香弹琴,是清河郡主对宫庭内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血光斧影的血泪控诉,也是和这个世界最后的诀别吧!
“粪土当年万户侯”,帝王将相,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了渔樵的对酒笑谈。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令人深思的警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