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在永清是一个财力雄厚的大户人家,受乡里尊敬。不过倒退三代,史家祖先还是一个普普通通,面朝黄土北朝天,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农民。这样一个普通农家,如何成了乡里大姓呢?
说起史家的发家史,倒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传奇性。史家的发家,用一句话来形容最合适不过,那就是走路跌个跟头,都能拣块狗头金。运气来了怎么挡也挡不住,老天爷说该你发财了还真就发财了。
这事儿往上要说到史天泽的曾祖父史伦一辈,史家曾祖辛苦一辈子,攒了些钱准备建房子。在给房子挖地基的时候,一锄头下去,带出了块金子。再往下挖,竟然挖出了许多金银财宝。那个时候可没有古董上交国家一说,更何况金子银子就如今天的软妹币一样。挖出金子,就和你路上捡了一百块钱一样,交不交全凭你心意。
史伦就靠着这意外之财,将史家发展成了永清大家。他挖出金子之后,既不做吝啬鬼,也不当看财奴,有了钱,就往大了折腾,建立家塾,招徕学者,养活豪士,渐渐的史家成了气候。
后来有一年当地闹饥荒,史伦一下子发粟八万石作为赈灾粮,他乐善好施的名头这下子是彻底传播开来。大批大批的人来到史家,依附在史伦的名下,史家一下子成了闻名河朔的豪强大户。据说史伦去世之后,当地许多户人家每年挂着他的画像祭祀。
史伦去世之后,史家包括家产传到了史天泽的祖父史成珪这儿。史成珪和自己的父亲史伦一样,喜好结交豪强。特备是当时还是乱世,许多豪强勇士投靠在史家的门下。而史成珪也不客气。来一个收一个,来一双留一双。据说当时他散发家财,自己仅留仓粟,也要结交各地豪强。
到了史天泽父亲史秉直和他这一代的时候,安稳的过自己富贵地主的日子,这才算是到了头。当时正值金朝末期,金朝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偶读腐败不堪。对内官员腐败,吏治腐朽,百姓反抗情绪激烈。对外北方蒙古军队对其虎视眈眈,南方还有早年被祖宗赶走的南宋统治集团恨意汹汹。
内外交困,国力衰微,民不聊生。许多地主豪强偶读纷纷纠集武装势力,占地自保。史家当时也差不多如此,后来蒙古帝国的军队侵占到永清,史秉直率前任呢归降蒙古。尽管这事儿放在今天,还有不少人骂他们是汉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给史天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成为蒙元大臣之后,史天泽出将为相,青史垂名。
出将为相,史天泽最大的功绩,大概在于安定真定,劝阻蒙古杀戮,恢复民生,修文重教了。其中最值得称赞的,大概还是在于劝阻蒙古军队取消对汉族人民的屠戮了。正是有史天泽等人的存在,蒙古军队才没有西征那般实行屠城。
当时史天泽和他的长兄史天倪,经常针对蒙古将领提出的屠城警示的建议,进行劝阻,言:目前,中原大致平定。但是,我军仍然纵兵劫掠,这不是王者抚人民、伐罪孽的本意。,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这一举措,不知救活了多少本应丧命的百姓。
除此之外,在蒙元帝国四处征战之时,史天泽恢复民生,轻徭薄赋的各项政策,也对于中原经济的发展有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