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的一天,正值傍晚下班车辆高峰期,在长春市交通最繁忙的路段——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汇处,一辆正常行驶的“帕萨特”突然熄火,顿时造成数百辆车堵塞。交警急忙组织人力,准备将车拖走,但由于道路太过拥堵,拖车进不去,交警无计可施。这时,一个正在散步的60岁左右的老人走了过来。他征得司机同意后,坐上驾驶员的位置,只简单摆弄几下,便排除了故障,让司机将车开走。一场严重的堵车事件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得以解决。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认出那位男子居然是曾经名震东北的“粮王”王成元!当年的“粮王”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修车技术?这些年来,他淡出人们的视线,到底去干什么了?看完他的故事,你将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富而癫狂
东北“粮王”斗富成瘾
今年60岁的王成元原是长春市郊一家国有粮库的一名普通电工,他的妻子唐凤琴也曾是粮库的检验员,夫妻俩育有一个儿子名叫王展威。一家人虽然经济上不宽裕,但日子过得很幸福。
1984年春天,国家调整粮食政策,部分开放粮食市场,允许个人进行计划外粮食贩运。头脑灵活的王成元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机遇,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决定停薪留职,开一家“议价粮店”。
由于王成元夫妇在粮库工作多年,都是这一行的半个“专家”,在粮食系统也有广泛的人脉,特别是当时大部分人都吃平价粮,敢下海做粮食生意的人非常少,因此他们的生意做得非常顺利,当年就赚到15万元。而此前他们在粮库每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60多元,相当于夫妻俩在粮库干100年的收入!
掘得第一桶金后,王成元在跑市场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当时在南方很少能见到北方粮油。于是,他又开始往南方贩运东北的大豆、玉米、麻籽、大米及用于饲料加工的豆粕、豆饼等。由于资金不够用,他利用国家支持粮油搞活的政策,从银行贷到了大笔贷款。他运过去的北方特有的粮油产品在南方非常受欢迎,几年下来,王成元的生意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他的货源遍及东三省,相继在广州、海南开了7家粮油贸易公司,走货一走就是数十万吨,他不仅在铁路有运粮的“龙车”,而且在大连、秦皇岛海运码头也有专门的货位。那几年,广东省所食用的东北大米 ,几乎有一半是王成元通过火车或轮船运去的。王成元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粮王”。他不仅住上了豪宅,也拥有了长春市第一辆加长“卡迪拉克”,车牌号特别牛:吉A10000!
1989年,王成元在长春大马路繁华商业区开了一家名叫“老地方”的酒楼。那辆车牌号为吉A10000的加长“卡迪拉克”和“老地方”酒店独树一帜的门脸,成了王成元的标志,长春人家喻户晓,很多人都以能到“老地方”吃上一顿美味佳肴而深感自豪;许多新婚夫妻在举办婚礼时,也都为能租到此“卡迪拉克”作为婚车车队的头车为荣。
王成元年轻时就喜欢玩车,成了“粮王”后也习性难改,所以家里除了那辆卡迪拉克,他又先后购买了宝马、奔驰等好几辆名车。他没事就捣弄自己的车,更喜欢对他的车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装,然后将自己的十几辆车排成一列车队,在大街上兜上几圈,那阵势和气派,让人羡慕又嫉妒。时间一长,他对修车有了很深的造诣。一次,王成元听说北京一些年轻的老板们也都喜欢飙车,他很不服气,当即也组织了一个全部由十几辆名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到北京,他请人吃饭时,就包下整个饭店,住宿时,就包下整个宾馆,开车时,车队更是齐齐打着应急灯一路狂奔,耍足威风才回来。
1993年12月,王成元和几位朋友到长春当时最大的娱乐场所——“米兰茶座”唱歌。由于他们来得较晚,好的位子都被人占了。王成元二话没说,走到第一排正中的那个位子,将1万元钱往桌子上一扔说:“朋友,你的座我买了。”不料,那几个人也都是长春排得上号的富人。其中一位姓姚的装潢公司老板一脸不屑地说:“拿这两吊臭钱就想买老子的座,做梦!”王成元问:“你说需要多少钱?”姚老板说:“看样子你家里的‘弹药库’(即现金)一定很充足。这样吧!我们在这儿呆着谁都别动,打电话让人给送钱来,不用太多,100万就行。谁先送到,这个位子就归谁。”王成元说:“好,一言为定!”
随后,两人掏出“大哥大”开始打电话。结果不到30分钟,王成元的100万摆在了桌子上,而姚老板的钱却迟迟没有送到。姚老板不禁对王成元刮目相看,问过王成元的姓名后,他顿时甘拜下风:“不愧是东北粮王,比我牛,服!”随后,他就领着一行人走了。
乐极生悲
“粮王”沦落到劳务市场找活干
1996年,市场上玉米和大豆的价格开始疯涨,有人给王成元出主意,让他囤积玉米、大豆,待涨到高位时再出售。王成元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就投入自己全部的流动资金,又以房产为抵押,贷款近2000万元,收购了180万吨玉米、大豆,囤积在自己承包的粮库里。不料,当年8月,适逢北方发生百年不遇的涝灾,由于粮库地处低洼地带,粮仓进水,玉米、大豆被水浸泡后发霉、发芽。王成元见状,急疯了,他想赶快把货处理掉,但发芽变质的粮食连饮料厂都不要。就这样,几乎是一夜之间,王成元的资金链断裂,破产了。
王成元沮丧极了,躺在床上几天几夜睡不着,甚至动了自杀的念头。他的妻子和儿子害怕他发生意外,寸步不离地守着他。一天,王成元对妻子说:“我现在成了穷光蛋,你们还守着我干什么?”妻子哭着说:“当年我嫁给你时,你就是穷光蛋。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我相信凭着我们的双手,至少我们饿不死!你是个男人,要带着我和儿子过日子,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活啊?”妻子的话敲醒了王成元,他心想:她说得对,我是个男人,遇到事情要想办法解决,不能就这么倒下。他硬撑着爬起来处理完破产后的相关事务,结果,他把房子和车都抵押给了银行,还欠银行和亲朋130多万元的债务。
为了生计,王成元会裁缝手艺的妻子唐凤琴开始去一家裁缝店打工。开始,王成元觉得没脸出去打工,就在家里天天喝闷酒。有一天,他又喝多了,吐得到处都是,妻子见状,终于忍不住了,说:“你是一个男人,不尽一个男人的责任,出去打工。却待在家里天天喝酒,再这样下去,我就跟你离婚!”王成元的儿子也看不下去了,骂爸爸“吃软饭”。在妻儿的刺激下,王成元终于决定出去找工作,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可他身无一技之长,年纪又大,学什么都来不及了,只能干那些不需要技术的体力活。
1997年1月10日,王成元瞒着身份,通过劳务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装潢公司打杂,那家公司的老板姓张。谁知半个月后的一天,张老板带着一个人来到工地,那个人一见到王成元,就惊叫了起来:“哎呀,这不是堂堂的粮王嘛,你怎么到装潢公司打起了杂?是‘体验生活’吗?”王成元一看,原来,眼前的人正是当年曾跟自己在茶座斗过富的那位姚老板,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张老板还是从他手里接的活,只是个“二老板”。
王成元无奈之下,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最后说:“没办法,为了生活,我只好出来讨口饭吃。”姚老板还想说什么,但张老板听说他竟然是曾经的“粮王”,惊讶极了。姚老板临走时,带着嘲讽的口吻说:“粮王不知有没有空,今晚我请你去米兰茶座唱歌怎么样?前排中间的那个位子我一定让给你!我估计你有很长时间没去那个地方了……”王成元知道他还想拿当年那件事羞辱自己,红着脸什么也没说。
张老板十分同情王成元的遭遇,为了照顾他,让他和几个人去宾馆干轻松一些的贴壁纸的活。一天,王成元等干完了活,包工头来验收时,别人干的都合格,唯独王成元干的那个房间的图案拼接错了,必须揭下来返工。原来,另外几个人明明看到王成元贴错了,但出于仇富的心理,他们就是不说,想戏弄他一番。由于壁纸是用乳白胶粘在墙上的,一揭就坏。就这样,王成元干了半天,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而且还要赔偿包工头将近5000元的材料费。
王成元不敢把这事告诉妻子,只好去找以前吃他喝他的朋友借钱。谁知他跑了一整天,那些曾经走马灯似的围着他转的人,这时却没一个肯借钱给他,有的甚至连见他一面都不肯,有个人还故意说风凉话:“5000元,也就是你粮王以前喝杯茶的钱,你会张口借吗?”最后,一个给王成元供过货的农场场长见他实在可怜,把钱借给了他。
虽然王成元如数把钱交给了包工头,但还是被开除了。坐在宾馆对面广场里的一棵树下,望着大街上人来人往的车流,想起以前辉煌的日子,他终于忍不住,委屈得哭了起来……
虽然受了委屈,可为了生活,他还是不得不出去打工。考虑到找零活收入不稳定,还经常挨欺负,体力活又干不动,王成元决定先学一门技术。他听说抹灰工好学,便在旧物市场买了一个抹子,一把托灰板,到一家建筑工地拜了个师傅,给师傅打下手,干搬砖、和灰等又苦又累的活。至于报酬则凭师傅赏,够吃饭就行。
王成元很聪明,他跟着师傅学了没多久,就掌握了抹灰、砌砖和贴瓷砖等技术。虽然他的技艺不是很精,但自己出去干活也能蒙一阵子了。谁知,不到两个月,师傅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无奈,王成元只好放单飞了。
一天,王成元去给一位姓方的人贴卫生间瓷砖。可他没想到姓方的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也是个内行。王成元贴了没几块,他就看出他的水平。那人一脚将蹲在地上的王成元踹倒,恶狠狠地说:“到我这儿糊弄人来了?你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老子的钱这么好挣的?”说完,他一一指出王成元哪里贴的不合格。昔日呼风唤雨的王成元何曾受过这样的委屈?但自己的技术的确不过关,他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提出不干了,让他另找别人。姓方的蛮横地说:“不行!你就给我贴,啥时我满意啥时拉倒。”
结果,总面积不过十几个平方米的瓷砖,王成元竟干了一个星期,最后姓方的终于满意了。事后,王成元在家里待了半个多月,都没有心思再出来找活干……
不久,为了生计,王成元又硬着头皮出去找工作。几天后,王成元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谁知,当王成元和雇主谈好价钱,刚要跟着雇主去干活时,另一个瓦工走过来,对那个雇主说:“那么点活儿你居然要给他300元,你脑袋是不是进水了?”雇主问:“那你干的话,要多少钱?”那个瓦工说:“给我180元就行了,保证质量还比他好。”雇主高兴地说:“那好,我就让你干。”就这样,王成元眼看着到手的活让别人给橇去了,顿时气得火冒三丈,站起来就给了那个人一拳。那人见王成元敢先动手,就对其他的人说:“刚来几天就想在这儿装老大,要是不把他的威风灭了,以后我们还能有活干吗?”劳务市场本来就是个欺生的地方,他的这句话很有煽动性,于是,大伙蜂拥而上,把王成元狠狠地打了一顿……
事后,鼻青脸肿的王成元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里。唐凤琴看见老伴被人打得那么狠,抱住他,哭着说:“你招惹了谁?怎么下手这么狠啊!”王成元却说:“这事怪不得别人,怪我太不冷静。”
第二天,王成元买了两条好烟,早早来到劳务市场,挨个发烟,赔不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在了自己的头上。就这样,残酷的现实逼迫他低下了头,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到啥时候说啥话。在特定的环境下,屈从比反抗更为有效。
粮王转身
从瓦工变身“修车大拿”
由于王成元甘于“示弱”,处处讨好和让着别人,劳务市场里的那些人就不再为难他了。随着处境的好转,他终于能安心干活赚钱了。
2003年7月26日,王成元去给一个名叫刘峰的人铺地砖。完工以后,刘峰对王成元干的活很满意,因为顺道,便提出自己开车送他回家。半路上,刘峰的奥迪轿车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出现了故障。身为跃海汽车修理公司老板的刘峰,当即打电话调来自己公司里的几位技工修车。技工赶来之后,找了半天,却没找出毛病,气得刘峰大骂他们都是废物。这时,王成元说:“你们把电瓶线卸下来,再重新安上试试。”一名工人看看他,说:“是油路的事儿,卸电瓶有个屁用!你要是懂得修车,早就不用铺地砖了。”这句话虽然说得王成元满脸通红,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说:“我判断就是电瓶接触不良,你可以试试,又不费什么力气。”
刘峰见自己的工人找不出毛病,便命令那个和王成元打嘴仗的工人说:“听他的,把电瓶线卸下来。”那名工人极不情愿地卸下了电瓶线。谁知,他把电瓶线重新装上后,刘峰上车一打火,发动机果然启动。大为诧异的刘峰看看王成元,说:“厉害!你有这一手,干吗不去修车啊?”
王成元红着脸说:“不瞒你说,我自己以前有十几辆豪车,没事就修着玩,一直没把它当成一门技术。”那几个汽修工打量他几眼,说:“吹什么牛,你有过十几辆豪车?”王成元只好把自己的过去说了出来。刘峰这才知道他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粮王,说:“现在知道修车是门技术也不晚啊!我每月给你3000元,奖金另算。到我这儿干吧。”
第二天,王成元就到跃海汽车修理公司上班了。他凭着自己多年来打下的基础,加上到跃海汽车修理公司后的不断钻研,只一年多的时间,王成元便成了一名“修车大拿”。豪车一般关键部位不会发生故障的,通常只是出现一些小毛病,但由于豪车价格不菲,以前跃海汽修厂根本不敢接好车。由于王成元多次在自己的好车上动过手,有一定经验,敢拆敢修,技术也过硬,很快就有一些拥有好车的大老板,专门找他修车,一般的毛病他很快就能修好。后来,王成元请教了很多老师傅,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独创了“手工钣金恢复车体法”。无论车体损伤多么严重,王成元用一柄手锤,就能使其恢复原状。
让王成元感有有些轻松的是,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他欠亲朋和银行的钱也基本上还得差不多了,目前只欠9万多元了,他预计2012年年底就可以还清。
2011年4月,刘峰主动提出跟王成元解除劳动合同,他并不是炒了王成元的鱿鱼,而是刘峰认为王成元不应该永远屈居人下,应该给他一个空间,让他重新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王成元也一心想干一番事业。于是,在刘峰的支持下,他在解放路中段附近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公司,由于他有一定的人脉,技术又好,生意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
2012年1月,笔者前去采访王成元时,回顾自己过山车般的人生经历,王成元说:“东北有句俗话: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我以前是所谓粮王,后来又成了穷光蛋。刚开始时,这种天上地下的变化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这些年的教训让我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遇到坎坷在所难免,重要的是你不能被磨难打倒。一个男人,应该勇敢面对一切,站着死也不要跪着生,哪怕失败也要失败得壮烈。只有这样,你这一辈子才没有白活。”
从威风凛凛、风光无限的粮王到最底层的打工汉,王成元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和最尴尬的时刻。然而,他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能正视现实,甘于低下高贵的头,迎合新的生存环境,勇敢地迎接一切挑战,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他的这种生命的坚忍的确值得当下抱怨多多的年轻人学习!